杭州会展人才教育培养研究报告

作者:任国岩

杭州会展人才教育培养研究报告

浙江省会展行业协会

2020年11月30日


 :杭州是国内会展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会展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对比国内主要会展城市会展教育的基本情况,对杭州市会展教育的现状开展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以及会展人才培养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展业;杭州;人才培养;政策环境

一、杭州会展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国内外会展业现状与趋势

(二)杭州市会展业基础与特征

(三)未来面临的环境与挑战

二、会展人才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一)会展人才对会展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二)国内外会展人才的作用分析

(三)会展人才培养的途经分析

三、杭州市会展人才的现状分析

(一)国内会展教育情况比较分析

(二)杭州市会展人才的基本情况

(三)会展人才服务情况

(四)对会展企业用人情况调研分析

(五)杭州会展人才存在的短板分析

四、杭州会展人才需求与目标分析

(一)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与预测

(二)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三)杭州会展业特殊人才需求分析

五、杭州会展人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二)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

(三)从业人员培养与提升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研究团队人员构成


会展业是新世纪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现代服务业,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继国务院201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创新展会服务模式”的新思路。会展业是加强国际经济交流、拓展产业影响力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如何结合当前双循环大格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及浙江省“三地一窗口”、“四大”建设,系统提升杭州市会展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进一步提升杭州市会展业库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杭州会展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国内外会展业现状与趋势

1.会展业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会展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逐步拓展,已逐步由以策划举办品牌项目为主,逐步向经济体系、城市战略等层面转化。一是城市战略层面。通过举办会展活动,一方面提升城市国内外的注意力经济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提升城市在区域及国内外的战略地位;二是经济体系层面。会展被视为城市经济创新提升的重要引导性体系。通过发展会展产业、举办会展活动,形成注意力经济、平台经济、格局经济、聚合经济、流量经济和消费经济,引导城市系统性提升、跨越式发展。会展项目不仅要提升经济效益,更要突出产业的溢出和衍生效应;三是项目举办层面。会展是创造差异性的活动,会展项目是会展业发展的核心基础。会展项目的策划和举办仍然是支撑会展业发展的最基础要素。我国在会展项目的策划和举办方面逐步形成城市级别对项目举办的影响、城市资源对项目举办的影响等两大发展趋势,对会展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2.会展业层次不断丰富。研究表明,会展业具有政治、外交、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等六个层面的结构特点,呈现出公益性与经济性双向特征。一是以主场外交为特征的政治外交类项目。包括以进博会为塔尖,广交会(货物贸易)、京交会(服务贸易)、上交会(技术贸易)为塔身,东盟、南亚、亚欧、中阿、中俄、中蒙、中东欧、东北亚等八大区域星国际会展项目为塔底的主场外交类展览项目,以及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峰会、金砖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项目。这些项目影响较大,既有利于国家战略提升和对外交往,也有利于提升城市注意力经济效应;二是以社会文化为导向的公益类项目。该类会展项目主要是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而举办的会展项目,大多具有公益性特征,以及采用自负盈亏等举办方式,政府相关补贴也是支撑该类会展项目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文化博览、人才招聘、科技成果、艺术设计、文学作品等展览项目;三是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专业类项目。该类会展项目是我国会展项目的主体,而且会随着我国会展经济规模的不断发展,呈现出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项目占比。这些项目在提升产业竞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以流量经济为标志的消费类项目。该类项目的举办,能够吸引国内外、市内外的参展商和客商形成人流、物流的集聚扩散,吸引外部消费资源,驱动城市流量经济,进而拉动城市消费。消费类展会的客商范围一般来源本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有部分来自于经济腹地的客商。当前主要包括以车展、食品展、家具展、年货展为主要代表的相关展览项目。

3.会展业功能逐步完善。会展业之所以能够得到相关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在于会展项目自身的效益,更体现在会展活动作为城市发展特殊的吸引、交流、布局、传播、聚合、驱动、提升等引导性功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引导体系,也是城市气质的集中体现。呈现出六大经济形态。一是意力经济。著名经济学家西蒙认为,信息时代,稀缺的不是信息,是注意力。会展产业是提升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会展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会展项目举办城市,并形成一定的国内外品牌影响力;二是平台经济。会展活动能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解决交流的“借口”问题,而且可以让更多有交流意愿的人走到一起,形成“撮合”效应;三是格局经济。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择。这种选择既可以是人员的选择,也可以是活动安排的选择,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实现最大的投入产出。因此,会展不仅是“做事”,更是“做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四是聚合经济。会展项目在举办过程中能够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扩散。会展业的作用在于将会展活动形成的短暂的资源流动,逐步形成资源固化特征,并通过常年展交易平台、网络交易平台、相关规则制定、相关信息发布等形成展会举办城市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掌控力,最终带来产业的扩散和集聚,打造国内外产业中心地位;五是流量经济。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可以短暂或长期吸引外埠的展客商来城市参展、参观,洽谈、交易,在提升参展商品和参展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拓展产品市场,实现对接成交的同时,也驱动促成较大的资源流动,形成流量经济;六是消费经济。会展活动带来的人流,可以在短期内为举办城市在餐饮、住宿、交通物流、旅游、购物以及商务服务方面形成较大的消费能力。上述经济形态形成完善体系,进一步提升会展业的综合功能。

(二)杭州市会展业基础与特征

杭州市是我国会展业比较发达的城市。2019年,《中国会展经济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杭州市共举办各类展览项目226个,展览面积251.5万平方米,位居国内187个有统计数据的会展城市第16位。主要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1.会展场馆设施逐步完善。自杭州国际博览中心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杭州市在“十三五”期间较好地解决了缺少大型、高端、专业性会展场馆的问题。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杭州国际会展中心、云栖会展中心等场馆总面积达到30.76万平方米,位居国内会展城市第六位。较好地满足了大中型会展项目举办的基本要求。

2.会展项目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随着G20峰会的举办和亚运会的成功申办,杭州会展业进入了“前亚运后G20时代”,在此期间,杭州市也成功培育了茶博会、动漫展、文博会、农博会、车博会、数字博览会、云栖大会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会展项目。杭州市还连续多年获得ICCA会议排名国内第三名,展示出国际化都市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和潜力。此外,杭州获得UFI认证的项目(包括6个在境外获得UFI认证的项目)、IAEE会员单位的数量也在国内城市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彰显了杭州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

3.会展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17年,杭州市经人大立法,正式出台《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成为国内首个出台会展业条例的城市。在此基础上,数字会展服务在杭州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呈现出巨大的潜力。2018年杭州会展业管理体制改革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发展压力,快速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政府主管部门——会展服务中心——会展业协会——会展研究会”的优质格局,成为国内城市会展业管理的经典范例。会展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快速、优质、高效提升,为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会展教育科研影响提升。杭州市是国内会展教育最发达、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会展科研基础较好。全市共有各类科研机构6家,是国内会展科研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二是会展人才培养质量高。杭州市现有主持国家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的会展专业1个(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省级专业建设项目的会展专业4个(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获得省级以上会展专业建设立项数量最多的城市;三是产教深度融合。依托政府主管部门、省市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等,密切与会展企业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各类会展重大项目,包括杭州G20峰会、茶博会、动漫展、西博会等一大批重点会展项目的服务工作,受到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充分肯定。

(三)未来面临的环境与挑战

对城市、城区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既包括城市自身特征、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经济总量等城市条件,也包括会展业设施、会展项目、会展管理、会展企业、会展服务等产业条件。杭州会展业的发展同样也将面临着国内外形势、区域竞争等挑战。

1.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从国际上看,会展业呈现出强势发展的态势。一是集团化。国际巨头企业正在加紧整合资源,提升竞争能力。包括博闻会展与英富曼会展的强强合作,打造全球位居首位的博闻英富曼集团;二是全球化趋势。国外会展巨头加紧在全球布局,我国会展业也在逐步强化与国际会展巨头的合作。近年来,已经由博闻英富曼、智奥、励展、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等国际会展巨头企业加大与中国政府及相关城市的合作力度;三是链条化。国际会展龙头企业已由传统的单一化经营逐步向产业链体系完整布局转变。国际众多的会展巨头企业都呈现出场馆管理、项目策划、项目主办、项目营销、项目服务一体化发展趋势。跨国会展企业进入中国,将对刚刚起步的国内会展业带来品牌、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冲击。

2.国内会展业发展态势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会展业呈现出基础设施规模建设日趋强化、会展项目逐步增多、会展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大型、超大型专业会展场馆的建设,带来会展项目向区域中心城市高度集聚,对区域副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带来极化效应;会展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导致会展项目同质同构现象比较严重,题材、展客商竞争压力加剧;单体会展面积较大项目的持续增多,使中小型会展项目在招展招商、国际合作等方面都面临着成本不断提升、特色逐步降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杭州开发区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区域会展业竞争带来的压力从区域会展业发展看,主要的压力来自上海会展中心城市的“虹吸”现象,省外南京、苏州、合肥等经济发达城市和省会城市,以及宁波、义乌等省内主要会展城市的竞争压力。义乌是国内县域会展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具有义乌小商品城的市场基础和会展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拥有省内面积最大的12万平方米的专业会展场馆;宁波作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依托工业经济和港口、海洋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会展项目,在政策资源、产业资源等方面优势明显,宁波也正在谋划建设国内最大规模的会展场馆,未来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此外,温州、台州、绍兴、嘉兴等周边城市也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在相关题材方面走在发展的前列。这些,都对杭州会展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二、会展人才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一)会展人才对会展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1.产业研究方面。会展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会展经济体。国外会展活动起步虽早,但尚未形成明确的产业形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国内外关于会展业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基本方法的研究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展业的发展。所以,加强会展业的基本理论研究,明确会展产业的内在价值和基本特征,以及科学分析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与目标,对于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人才的培养正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途径。

2.实战操作方面。我过会展业规模虽然大,但在会展业操作手段方面的研究上落后于德国、美国等会展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因此,在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经验、轻理论,重感觉、轻方法”等问题。尤其是产业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非常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精准的数据支撑会展业的决策与创新,单纯依靠经验策划和举办会展项目的时代将逐步过去,依托会展大数据开展研究,形成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产业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开展分析,进而形成科学的决策支撑体系也是会展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代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

3.人才储备方面。会展人才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开展长期不间断的工作。因此,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也是符合会展业人才创新提升的基本规律,符合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的。在这种大背景下,储备人才就是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要重视会展人才培养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国内外会展人才的作用分析

1.战略谋划与研究。会展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特征。会展业的发展是基于项目的策划与举办,但仅有项目的策划和举办是不够的。在微观层面,要解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问题。中观层面,要解决从项目到产业的问题,拓展会展业的战略引导和溢出效应。在宏观层面,要发挥会展项目、会展产业的特殊作用,使会展业成为整合资源、谋篇布局、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战略和对外交往的重要平台和手段。

2.管理与实战能力。会展活动虽小,但五脏俱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题材的选择、市场调研、竞争力分析,还是展品的设计、展客商供需关系的构建、展会活动和成果的设计与安排,都需要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来支撑。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与分析都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这也都需要经过系统教育、培养或有长期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来完成。

3.高层次服务能力。会展项目具有政治外交、社会文化、产业经济、生活消费四个层面的特征。在会展项目的举办过程中,需要高层次的活动来支持,也需要高层次的服务来支撑。相关数据资料表明,在世博会、奥运会、世界杯、大型国际展览和会议项目中,都是依托专业人士的研究和策划作为基础。在国内外的重大会展活动中,会展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人才都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会展人才培养的途经分析

1.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始终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和主战场,这不仅是因为高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因为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基础性、年轻化、系统性、资源丰富等特征。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特定的学科和知识体系的支撑,没有经验是不行的,仅有经验也是不够的。高校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问题,杭州市和浙江省的会展业也都要重视高校对会展人才的培养工作。

2.国内外人才培养合作。近年来,浙江省及杭州市都十分重视国内外合作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会展专业人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早在2011年就启动中国——新西兰合作项目,与新西兰怀卡托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工作。随后浙江外国语学院更是发挥自身优势,密切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境外高校的合作,加强会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此外,浙江万里学院建立中德学院,招收“会展经济与管理+品牌管理”双学位人才,越秀外国语学院积极培养国际酒店人才。在国内外会展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杭州市始终走在全省各城市的前列

3.会展高层次人才引进。会展高层次人才的稀缺问题始终是困扰浙江省乃至杭州市会展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瓶颈。2016年以来,杭州市结合G20峰会,加快推进高端会展人才的引进工作。其中企业层面,结合委托管理、合作经营等方式,从北辰会展集团、米奥兰特集团引进唐雪、潘建军等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层次会展专家;高校层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也从上海等城市引进高层次会展人才,有效提升了杭州市高层次会展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4.会展从业人员培养与提升。当前国内外都缺少高层次的会展专业人才,因此,从当前一段时期看,培养会展产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现有的会展专业人才多来自与产业实践,缺少系统的专业化培养,因此,强化系统的专业化培养,强化会展业理论、会展业发展规律、会展业研究方法和会展业实战案例的系统化培养、全方位提升。

三、杭州市会展人才的现状分析

结合主持浙江省“十四五”展览业发展规划的相关工作,课题组相关成员近期在省内外开展了较为频繁的调研工作。

(一)国内会展教育情况比较分析

1.会展本科专业建设现状。我国是全球会展本专科院校数量最多的国家。自2002年国内首批开展会展人才培养以来,共有126所本科院校经教育部批准(或公示)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含已经公示但尚未公布最终结果的院校)。其中2018教育部批准增设北京城市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晋中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西安外事学院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等9所院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19年有8所院校申请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但自2011年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因整体撤销而导致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停办后,2018年又有西安外国语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被撤销,2019年有2所院校申请撤销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部已正式公示,但尚未公布正式撤销结果的高校)。按照教育部2019年10月公示的结果计算,截止2020年10月,共有133所本科院校(含分校等)设置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表:2019年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按省份分布情况表

序号

省份

数量

序号

省份

数量

1

广东

11

15

河北

5

2

四川

10

16

广西

4

3

上海

8

17

云南

3

4

湖北

8

18

黑龙江

3

5

浙江

8

19

贵州

5

6

北京

6

20

安徽

4

7

天津

4

21

陕西

2

8

福建

5

22

辽宁

2

9

重庆

4

23

山西

2

10

湖南

4

24

内蒙古

1

11

山东

4

25

新疆

1

12

吉林

4

26

江苏

1

13

海南岛

4

27

甘肃

2

14

河南

6

28

江西

1

图:各省(市、自治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分布情况

从省份的分布看,2019年全国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与2018年的数量相同,没有变化。其中广东省11个居首,四川省10个次之,上海、湖北、浙江各有8个并列第三。北京、河南各有6个位居第五、六为,福建、河北、贵州各有5个。此外,天津、重庆、湖南、山东、吉林、海南岛、广西、安徽等8个省(市、自治区)各有4个,云南、黑龙江两个省份有3个,陕西、辽宁、山西、甘肃三个省份各有2个,内蒙古、新疆、江苏、江西五个省(自治区)各有1个。

从城市分布的情况看,2019年共有48个城市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比2018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天津市略有下降。已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贵阳等城市有所增加。新增信阳、保定、张掖、黔南州等地市。其中信阳增幅最大,有2所高校新增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表:2019年会展本科院校按城市分布情况

序号

城市

数量

序号

城市

数量

1

广州

9

25

秦皇岛

1

2

上海

8

26

南宁

1

3

武汉

8

27

宁波

1

4

成都

8

28

呼和浩特

1

5

北京

6

29

中山

1

6

杭州

5

30

大连

1

7

天津

4

31

乌鲁木齐

1

8

重庆

4

32

雅安

1

9

长沙

4

33

珠海

1

10

济南

4

34

廊坊

1

11

长春

4

35

泉州

1

12

郑州

4

36

黄山

1

13

昆明

3

37

太原

1

14

哈尔滨

3

38

晋中

1

15

贵阳

4

39

南京

1

16

桂林

3

40

金华

1

17

厦门

2

41

绵阳

1

18

石家庄

2

42

兰州

1

19

西安

2

43

南昌

1

20

海口

2

44

绍兴

1

21

三亚

2

45

信阳

2

22

福州

2

46

保定

1

23

合肥

2

47

黔南

1

24

沈阳

1

48

张掖

1

图:国内各城市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分布情况

  从国内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城市分布情况看,2019年共有48个城市设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比2018年的44个增加4个。其中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3个,副省级省会城市10个,地市级省会城市14个,地市级城市17个。新增的四个城市均为地市级城市。广州市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数量最多,为9个;上海、武汉、成都三个城市各有8个居次,北京6个位居第五。另外,杭州有5个。鉴于暨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总部设在广州、杭州,尽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以二级学院或分校的方式设在深圳和嘉兴,但考虑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本文仍按照学校总部所在地城市进行统计。

2.会展专科教育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12月,全国共有29个省份、77个城市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其中省(市、自治区)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城市数量比上年的73个增加4个,专业总量增加5个,为225个。

按照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量,广东省以20个高居榜首,江苏以16个位居次席,上海14个位居第三,河北有12个,山东、北京各有11个,天津、四川、湖北、安徽各有10个。拥有10个以上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达到10个。具体分布情况见以下图表:

表:2019年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按省份分布情况表

序号

省份

数量

序号

省份

数量

1

广东

20

16

广西

7

2

江苏

16

17

福建

7

3

上海

14

18

重庆

6

4

河北

12

19

陕西

5

5

山东

11

20

山西

5

6

北京

11

21

内蒙古

5

7

天津

10

22

云南

4

8

四川

10

23

辽宁

4

9

湖北

10

24

湖南

4

10

安徽

10

25

吉林

3

11

浙江

9

26

新疆

2

12

江西

9

27

海南

2

13

黑龙江

9

28

宁夏

1

14

贵州

9

29

甘肃

1

15

河南

8

   

为更加清晰地展示国内各省份会展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逻辑关系,我们通过绘制曲线图的方式,进一步呈现各省份会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之间的比较特征。

图:2019年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按省份分布图

按城市划分,上海、广州最多,为14个并列首位,北京、天津两市分别以11个、10个位居3、4名。南昌、武汉各有8个专业,成都、郑州各有7个专业,重庆、哈尔滨、石家庄、合肥各有六个专业,杭州、西安、太原、济南和贵阳各有5个专业。具有5个以上专业的城市数量达到17个。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按城市分布情况表

序号

城市

数量

序号

城市

数量

1

上海

14

40

普洱

1

2

广州

14

41

乌鲁木齐

1

3

北京

11

42

昌吉

1

4

天津

10

43

绵阳

1

5

南昌

8

44

杭州

1

6

武汉

8

45

威海

1

7

成都

7

46

济宁

1

8

郑州

7

47

银川

1

9

重庆

6

48

包头

1

10

哈尔滨

6

49

大连

1

11

石家庄

6

50

新余

1

12

合肥

6

51

扬州

1

13

杭州

5

52

淮安

1

14

西安

5

53

吉林

1

15

太原

5

54

宜昌

1

16

济南

5

55

孝感

1

17

贵阳

5

56

佳木斯

1

18

呼和浩特

4

57

大庆

1

19

苏州

4

58

漯河

1

20

长沙

4

59

邢台

1

21

福州

4

60

邯郸

1

22

昆明

3

61

承德

1

23

青岛

3

62

黔南

1

24

沈阳

3

63

遵义

1

25

盐城

3

64

毕节

1

26

南京

3

65

北海

1

27

秦皇岛

3

66

来宾

1

28

南宁

3

67

桂林

1

29

厦门

3

68

柳州

1

30

金华

2

69

中山

1

31

德阳

2

70

佛山

1

32

无锡

2

71

兰州

1

33

长春

2

72

马鞍山

1

34

海口

2

73

池州

1

35

珠海

2

74

保定

1

36

清远

2

75

淮安

1

37

六安

2

76

黔南

1

38

绍兴

1

77

盐城

1

39

宁波

1

为更加清晰地展示国内各省份会展专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逻辑关系,我们通过绘制曲线图的方式,进一步呈现各省份会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之间的比较特征。

图:2019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按城市分布曲线图

3.其他相关会展教育情况除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直接涉及会展产业的专业外,国内相关高校还开设婚庆服务与管理、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数字展示技术等相关专业,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辅助服务。具体情况如下:

   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院校情况

序号

城市

婚庆服务与管理

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

展示艺术设计

数字展示技术

总计

1

成都

2

5

4

11

2

武汉

3

2

3

2

10

3

广州

2

3

3

1

9

4

郑州

1

2

2

2

7

5

上海

1

4

1

6

6

北京

1

3

1

5

7

哈尔滨

1

1

3

5

8

合肥

1

3

1

5

9

南京

1

2

2

5

10

西安

2

2

1

5

11

常州

2

2

4

12

杭州

1

3

4

13

昆明

2

2

4

14

南通

2

2

4

15

泉州

1

1

2

4

16

石家庄

2

2

4

17

苏州

2

2

4

18

天津

1

2

1

4

19

大连

1

1

1

3

20

济南

2

1

3

21

宁波

1

1

1

3

22

太原

1

2

3

23

重庆

1

1

1

3

24

保定

1

1

2

25

承德

2

2

26

福州

1

1

2

27

桂林

1

1

2

28

佳木斯

1

1

2

29

嘉兴

1

1

2

30

兰州

1

1

2

31

南昌

1

1

2

32

南宁

2

2

33

厦门

2

2

34

深圳

1

1

2

35

长沙

1

1

2

36

安庆

1

1

37

蚌埠

1

1

38

滁州

1

1

39

东莞

1

1

40

佛山

1

1

41

呼和浩特

1

1

42

济宁

1

1

43

南平

1

1

44

平顶山

1

1

45

秦皇岛

1

1

46

泰安

1

1

47

温州

1

1

48

无锡

1

1

49

咸阳

1

1

50

邢台

1

1

51

徐州

1

1

52

盐城

1

1

53

扬州

1

1

54

益阳

1

1

55

银川

1

1

56

运城

1

1

57

昭通

1

1

从上述会展相关专业的综合情况看,共有57个城市开设婚庆服务与管理、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数字展示技术等会展相关专业。成都以11个位居首位,武汉以10个位居次席,广州9个名列第三。郑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合肥、南京、西安位居4—10名。超过5个专业的城市有10个。

(二)杭州市会展人才的基本情况

浙江省会展学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杭州市“十三五”期间共有11所院校累计招收会展专业学生5506人,其中本科专业学生1474人,专科专业学生人3388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44人。学生数量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茅。

表:“十三五”期间杭州市会展人才招生情况

院校名称

招生专业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合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会展经济与管理

65

60

60

60

60

305

浙江传媒学院

会展经济与管理

91

105

85

85

90

456

浙江树人学院

会展经济与管理

80

58

74

74

60

346

杭州师范大学

会展经济与管理

40

38

32

32

35

177

浙江外国语学院

会展经济与管理

40

36

38

38

38

190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会展策划与管理

186

191

235

235

238

1085

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会展策划与管理

150

160

180

180

158

828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会展策划与管理

108

99

87

87

86

467

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会展策划与管理

54

60

60

60

70

304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会展策划与管理

100

150

152

152

150

704

杭州人民职业技术学校

会展服务与管理

81

85

174

174

130

644

(资料来源:浙江省会展学会)

(三)会展人才服务情况

1.企业从业人员现状。截止2020年10月,杭州市共有从市会展业及紧密型配套服务的企业500余家,其中杭州市会展协会的单位会员已达280多家。会展企业主要包括会展公司等主营企业,展览场馆、宾馆饭店等场地及相关服务企业,策划公司、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搭建公司等紧密型服务企业,以及旅行社、中介服务等配套服务企业,行业业态蓬勃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强烈。

2.教师科研工作现状。近年来,国内高校会展专业教师十分重视开展会展科研工作,在具体的研究方面,已逐步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特征。杭州市会展高校教师更是紧密依托重大会展项目,在服务会展项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产业规律,进而形成会展业基础理论,以及较为丰富的会展业实战经验。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杭州市高校教师主持省部级会展研究课题近10项,市局级会展研究课题30余项,涵盖产业规划、研究报告、项目评估、决策咨询、项目策划、拉动作用测算等方面,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研服务。

3.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会展志愿者市会展项目运作的重要人才支撑。杭州市近年来结合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云溪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西博会、茶博会、文博会、动漫展、农博会、汽车展等大型展览项目,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在杭高校会展专业的学生都参加过重大会展项目的志愿者服务工作。2018年,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展志愿者委员会成立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被确定为会展志愿者协会培训部。2019年,中华志愿者协会浙江分会正式成立,也为进一步提升会展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4.会展教学科研配套服务。杭州市是国内会展教育最活跃的城市,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协会、学会等努力指导下,杭州市每年都要举办多场会展教育配套服务活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浙江省会展创新创意策划大赛、会展掌门人圆桌会议、奖励旅游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城市会展业大会教育科研论坛等。其中策划大赛不仅有国内其他省市的高校参加,还有国外高校的团队参加,对提升杭州的国际影响力具有较大的影响。会展专业掌门人会议参会人员已拓展到国内几十个高校,对扩大杭州市高校的影响力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传统的西博会人才论坛、城市大会会展教育论坛等也在国内外产生非常好的影响。可以说,杭州市的会展教育对提升杭州市会展业的影响力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四)对会展企业用人情况调研分析

结合主持浙江省展览业“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工作,我们近期对省内主要会展城市的会展场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其中也包括人才培养与需求方面的调研。

1.对会展主营企业的情况调研。近年来,省内高校和行业协会结合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等需求,对省内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多频次、系统化的分析。调研表明,会展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上存在较大的需求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的需求与高校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更希望学生能够多掌握操作方面的智能,而不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二是产业理论确实带来的影响。很多学生多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习,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入状态慢,专业感觉也不强;三是学生眼高手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喜欢做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喜欢做策划方面的工作却往往是纸上谈兵,达不要企业实操的要求。

2.对会展场馆的人员情况调研。对会展场馆管理机构的调研表明,会展专业学生中,对会展场馆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尤其是对智慧场馆管理方面的知识更是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当前线上线下会展有机融合方面的需求。对场馆自办展项目的策划和营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要高于对场馆管理方面的能力。

3.对会展主管部门及协会的人员情况调研。当前浙江省现有的行业协会中,有不少工作人员是近年来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调研表明,会展专业毕业生在会展协会工作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要远高于非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具体的服务协调方面也相对比较熟悉,往往容易得到会展企业的认可。但也存在学生的期望值高于实际能力和产业实际等问题。

4.对会展配套服务企业的人员情况调研。在会展配套服务企业中,会展专业人员从实岗位最多的往往是会议策划与服务岗位,还有企业的参展岗位等,缺少在设计大奖、信息服务等岗位的工作能力。这也表明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期间没有系统掌握会展业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专业理论方面的能力难以显现,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不强,毕业后仍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来提升能力,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丧失了进一步提升的信心和耐心。

(五)杭州会展人才存在的短板分析

1.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分析。一是专业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本专科专业的学生较多,研究生层次的学生较少,难以满足会展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二是学校层次偏低。杭州市举办会展专业的五所院校中,之前是一本院校一所,二本院校两所,三本院校2所。三是培养方向偏杂。浙大城院和传媒学院均偏向广告传媒方向,杭师大偏向奖励旅游方向,浙外偏向于国际服务方向,只有树人大学偏重项目的策划和举办方向。因此,对有效支撑杭州市会展产业发展存在不均衡、不匹配的问题。

2.人才使用方面的短板分析。调研表明,杭州市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离岗比例较高,另外省外、杭州市以外的会展专业毕业生也不愿意到杭州会展企业工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缺乏长远考虑。受到经营压力的影响,企业不愿意从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培养使用人才,喜欢即插即用型的人才,导致双方都没有长远考虑;二是行业工资偏低。这也有两方面的不同原因。大学毕业生自身能力不强是因素之一,企业没有重大会展项目带来较多的利润也是原因之一;三是企业管理者人才意识不强。总认为会展业是一项以经验为主的工作,自己也是靠常年积累形成的经验,忽视了会展业理论、会展业方法等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价值;四是杭州会展企业缺少有影响力的会展项目,会展企业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缺少技术含量,主要是依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很多毕业生感到短期内自己的发展看不到希望,所以不愿意在会展企业长期工作,有条件的都愿意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会展业区工作,没有条件的宁可到银行去做储蓄和理财业务,甚至去物流行业送快递,因为物流行业的收入较高。

3.人才提升方面的短板分析。一是缺少系统的培训工作。尽管省市行业协会等积极开展会展业相关培训,但往往培训的质量并不高,宏观内容偏多,中微观内容偏少。战略思路偏多、技术操作层面的培训偏少;二是没有压担子的空间。会展企业普遍较小,有的甚至是夫妻店、父子公司,主要的岗位不多,多被亲属和亲信占据,家族企业的作风比较严重,很多毕业生看到自己发展无望,便趁早离开;三是师傅带徒弟缺少信息落差。师傅不比土地强,徒弟不服师傅,也难以形成师傅带徒弟的关系,导致老员工不愿指导新员工,技术和经验难以传承。

4.高端人才引进方面的短板分析。一是缺少界定标准。会展专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没有较多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多数是依靠经验逐步成才,往往在学历等方面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标准;二是缺少可引进的对象。国内外会展专业人才都比较匮乏,个地方都在吸引人才,所以难度较大;三是政策难以落实。会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后,工资、奖金等难以达到人才的预期值,也难以留住人才。

四、杭州会展人才需求与目标分析

(一)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与预测

1.数量预测分析。结合杭州市举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对人才的需求的情况,参照国内相关城市会展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相关数据,“十四五”期间,杭州市应需要2万名以上会展专业人才。主要需求方向是会展场馆、会展主营企业、大型经营企业、会展服务公司、文化公司、酒店等会议设施运营与服务机构,以及会展中介服务等专门人才。

2.结构预测分析。从当前杭州市会展人才培养的基本结构看,会展策划、管理及营销,会展高端服务、会展设计人员、会展营销人员的需求规模较大。会展数字化、会展工程搭建类人员的需求更加强劲。

3.层次预测分析。从杭州市会展人才的整体层次看,除个别学校在旅游、管理、经济等学科培养会展方向的研究生外,尚没有院校设置独立的会展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本科生、专科生仍然是杭州市会展人才的主要培养层次。此外,人才的国际化也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和会展科研的短板,不适合杭州市作为国际化会展城市的产业发展需要。

(二)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1.亚运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作为重大国际赛事,亚运会对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根据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相关数据,通过举办亚运会的各类直接投资,广州将额外增加30.4万个就业岗位。在消费领域,亚运会也将为广州新增1.71万个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会展、物流酒店、旅游等服务产业用工需求增加。

借鉴广州亚运会的人才需求数据,2022年杭州亚运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应在30万人以上。与广州亚运会不同的是,除对会展、物流、旅游、餐饮、酒店等传统人才的需求外,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将得到较大的增加,尤其是数字会展的相关人才。此外,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也将得到较大的增加,对杭州会展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重点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分析。随着会展场馆建设的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会展同质同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未来发展看,细化会展题材、熟悉会展产业了解产品创新和供需关系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结合杭州市产业特征以及会展项目的情况,未来一段时期杭州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会展+”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是将会展知识与优势特色产业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其中数字会展方面的人才、文博会、动漫展、茶博会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需要通过设立选修课、专业融合发展等模式进行系统提升。

3.会展新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分析。随着杭州市正在规划建设会展新城区块,也带动了对场馆设计、建筑行业、装修装饰、园林景观等人才的需求。相关预测表明,随着新会展区块的建设,杭州市对会展建筑、设计、装修等人员的需求将达到一个峰值,预计为每年1万人以上。其中优质会展专业人才的数量应在3000人以上,主要包括展览策划与管理人才、会议策划和举办人才、会展活动的策划与运作人才。其他方向为展示设计、大数据互联网、外语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会展国贸与营销、会展产业法律法规人才、会展财务与金融人才、会展接待服务人才(旅游、酒店等)。

(三)杭州会展业特殊人才需求分析

1.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分析。杭州G20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杭州城市国家化水平,也提升了会展服务的国际化水平。随着亚运会举办时间的临近,大规模、高质量的小语种人才将是做好亚运会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鉴于亚运会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广泛性,杭州市未来将继续韩语、阿拉伯语、越南语、印度语等小语种人才,这也给杭州市会展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对数字会展人才的需求分析。2018年7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省长袁家军强调,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竞争力、迈向现代化、实现“两个高水平”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持续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

近年来,浙江省数字会展发展迅速,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浙江举办“中国国际数字贸易博览交易会”,对数字会展的人才需求日趋强劲。相关资料表明,当前杭州及浙江会展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线展会服务人才。能策划设计建立在线展会交易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掌握云展示、云营销、云发布、云洽谈、云签约、云交易等在线展会配套服务,挖掘客流数据流价值,精准对接展览和采购需求,延伸展览服务,丰富展览效果,增强参展体验的技术专家和业务能手。

二是数字展览政务人才。能借助展览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网上统计、报备、核准等互动办事功能,推动智慧展览、智慧场馆与智慧城市建设对接,通过场馆智能网络实现对展会展位布置、人群分布、配套需求的动态科学检测,实现商务与交通、公安、工商、卫生、质监、海关、检验检疫等展览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的专门人才。

三是数字展会基建人才。能依托5G、物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数字技术,优化和提升浙江数字展会新基建的配置,抢占数字展会时代制高点,以数字展会的窗口示范效应提升全社会的数字化水平,探索展览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是展览数字服务。以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为支撑,能够系统全面地推动APP、健康码、二维码公众号、小程序、数字社交媒体等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可视化等技术,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发布统计资料信息,加强展览项目的后续统计评估和总结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3.对设计搭建人才的需求分析。不仅包括常规的设计搭建人员,也包括数字新基建背景下在线会展场馆的设计和搭建人员。包括能够运用AR/VR技术,在线数字场馆设计搭建,多媒体应用与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大数、物联网、互联网背景下会展项目举办的需要。

五、杭州会展人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1.专业建设布局优化。在层次方面,加强研究生层面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努力培养更高层次的会展研究和服务管理人员;在培养类型方面,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借和产业需求实际开展研究、策划、设计、管理、服务等高层次人才;在专业方向上,不仅要重视艺术设计、广告传媒等方面的人才,还要重视培养数字会展、主场外交、会展场馆选址与设计、高级翻译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以满足杭州市会展业国际化、层次化和专业化的需要。

2.专业建设质量提升。要加强会展专业建设层次的提升,努力争取获得国家及一流专业建设立项;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尤其是重视与德国、美国、法国等会展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会展产业及高校的合作;在教学与科研融合方面,政府和协会要为高校与企业搭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桥梁,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会展业起步初期,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最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大会展专业师资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具有国外留学背景、具有较强国际视野的境外高校毕业生;二是强化科研扶持。会展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科研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设立更多的研究课题支持会展专业教师的创新提升;三是强化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结对子、师傅带徒弟、兼职挂职等方面,多渠道、多角度、系统性提升会展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提升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

1.高端人才的引进机制建设。一是完善政策环境。要按照高端紧缺人才等标准,优化提升会展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会展人才流动到杭州落户创造条件;二是要为高层次会展人才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敢压担子、敢放手使用、敢支持创新,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后续扶持;三是完善支撑体系。要支持高端会展人才到国内外合作交流、兼职挂职等,以进一步提升会展专业人才的管理水平,培养全方位能力。

2.高端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要紧密依托在杭高校,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通过设立人才工程项目加大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完善培养流程,进一步规范高端会展人才的培养,要加大会展科研扶持力度,为高端会展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可参照相关城市的做法,为会展人才学习、调研、休闲等创造有利条件。

3.高端人才的提升环境建设。相关部门要重视会展人才的使用和提升工作,通过培养后备干部、人才等级提升政策、给予必要的薪金和经费支持、组织开展研究和决策咨询活动等,进一步有效发挥会展高端人才在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为产业创新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

(三)从业人员培养与提升

1.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建设。近年来,浙江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会以及杭州市会展业主管部门、会展业服务中心及会展行业协会等,都高度重视会展从业人员的培养工作。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培训手段的创新。努力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国内师资与国外师资的有机融合;二是创新培训机制。政府培训与行业培训、高校培训有机结合;三是培训政策。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会展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每年设立专项经费,对培训主体给与必要的支持;四是做好培训服务。要通过建立在线培训平台、开展积分累积政策、评选培训名师、开展专题培训等手段,优化会展人才的培训工作。

2.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会展业是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起步较晚,教育起步更晚,因此也缺少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尽管国家教育部2017年制定了《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质量标准》,但受到篇幅限制,相关标准比较粗线条,也缺少可操作的空间,因此建议杭州市率先启动会展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具体包括专业建设标准、岗位技能标准、人才能力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标准等,以进一步提升杭州会展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3.会展职业技能体系建设。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会展相关技能体系建设,早在2007年,杭州市人事局就与南京、宁波、合肥、苏州等城市,合作建设会展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并先后培养720余名(会展策划大赛、会展技能竞赛、会展产业能手评比等)各层次的会展职业技能人才。2016年,根据国家人社部等有关部门精简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相关要求,国内现有的会展类职业资格证书全部被撤销,对会展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带来一定的问题。尽管后续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省人社厅重新启动浙江会展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项目,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未能落实。下一步,应结合教育部产教融合“1+X”的相关要求,建议以杭州为支撑,联合省内相关城市,加强与省教育厅、人社厅等部门的沟通,争取早日设立浙江省会展人才职业资格证书项目,为提升行业的软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会展教育国际合作。当前杭州市已经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和浙江外国语学院(英国格林威治大学)与国外院校开展较系统的深度合作。已经受到较好的效果,但合作院校的比例还偏低,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增加数量、拓展领域、创新合作渠道、提升合作质量。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会展教育是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建议杭州市政府加大对会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支持力度,为会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1.加大对会展教育的投入。会展专业四新设专业,由于建设起步晚,所以与建设时间较长的其他经管类专业相比,在重点专业申报方面收到诸多的限制,导致在与其他专业同时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建议杭州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会展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一是可增加市级专业建设的数量,最好从新兴产业、新设专业的角度支持会展专业的建设;二是设立相关的产学合作基地,发挥杭州市会展企业多、会展场馆数量多的特点,支持会展专业所在高校与会展企业合作建设会展产业学院等;三是加大对会展线上教学的投入。可以整合学校、场馆、企业等资源,打造杭州市会展在线教学平台,条件允许时可探索建设在线实践平台。

2.加大会展科研的支持力度。结合“重要窗口”建设、杭州举办亚运会等契机,市科技局、市社科联、市委市政府研究中心等可专门设立会展相关研究课题,支持会展专业教师开展研究工作。一是加大对会展产业调研,鼓励教师撰写研究要报,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二是组建高端会展业发展智库,系统加强对会展业发展的研究,在服务城市会展业战略发展的同时,为产业创新提供服务,进而将研究成果系统应用到会展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三是结合会展产业发展实际,支持教师结合会展场馆、会展项目、会展服务等研究工作,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四是可设立软科学、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教师结合实际对会展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开展研究,努力打造“杭派”会展科研学术群体。

3.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关系。在不久前召开的浙江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成岳冲副省长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教学科研服务经济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指示,为会展专业所在高校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应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等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会展专业产教融合发展。一是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系统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产业培训一体化的联动机制;二是发挥社会组织在专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浙江省拥有2个省级行业协会、1个会展业学会、1个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全国省级会展业社会组织最齐全的省份,杭州市也拥有会展业协会、会展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因此,发挥上述社会组织在杭州会展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加强国内外合作。浙江省教育厅、商务厅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等承办的会展创意策划大赛,去年有1支英国的院校队伍参赛,今年有两个国家的多支队伍参赛,表明会展教育的国家化方面杭州已经走在国内相关城市的前列,下一步应加大力度,推动会展高校多角度、全方位与国内外、尤其是国外会展高校、企业的合作,提升杭州会展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


研究团队人员构成

 长:

任国岩(浙江万里学院教授,浙江省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员:

杨建华(浙江省会展行业协会秘书长)

徐海松(杭州师范大学会展系主任,博士,副教授)

郑蕾娜(浙江万里学院会展专业副教授,高级同声传译)

蒋胜兰(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浙江省会展行业协会教育科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葛浩然(浙江万里学院会展专业教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