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会展场馆发展研究

作者:张健康

全市会展场馆发展研究

2020 年 11 月 25 日



一、全会展场馆建设的5

(一)前我市会展场馆设的5

(二)前我市会展场馆设的7

二、国外会展场馆管理先进9

(一)家会展中心(上)管理的先进经验9

(二圳国中心管的先进经12

(三国汉览中心理的先进经验14

三、 杭州会展心项目发展16

(一州大心建设战略16

(二州大心建设功能19

细化会展中建设的落地论证24

(一化分必要性证做好科学合理24

(二重资可能性证确保及时到位25

(三化各承受度证实现自我造血25

(四视周友好性证力求绿色落地26

构建会展中运营的可持续发展27

(一会展营目标政府产业发展规的结合27

(二会展营公益与配套街区商业的结合28

(三天大态与晚夜间经济多元业的结合29

(四上会和地下间资源的深化开相结合29

会展设和运的主要建30

(一力推大会展心建设30

1. 高标“重窗口会展合体30

2. 维评价提升建科学性落31

3. 个结合构建运可持续性发展32

4. 落实建设位一体33

5. 多种补支持场运营公33

6. 交通和设并提场馆造34

(二升办优化现场馆35

7. 推进点工程提升承会大展能力35

8. 优化现会议产发展格36

(三方位州大会发展生态环境37

9. +N”特色产业范性聚集37

10. 打造完整的会展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系统38

(四力推软硬件施现代化改造38

11. 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智慧化发展38

12. 提升会展业软实力建设和标准化发展39



【摘本文在概述全市会展场馆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基础上,深入探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管的先进经验以求焦杭州会展中心建设的背景提出州大展中心设的战略定位和能性质认为在设层面,杭大会展中心应该化细化杭州大会中心建设的落地证,具体来要深化分项工程要性论证做好科合理资金筹可能性论确保及时到位各类本承受论证实现自我造血重视周围境友好性论证力绿色落地在运营大会展心应该谋构建杭州大会展心运营的可持续具体说要做大会展中经营目标与政府业发展规划的结心运营益性与配街区商业性的结展业态晚上夜间经济多业态的结合地上展场馆地下空间资源的化开发相结合等出全会展设和营的建议)大杭州展中心高标打重要大型展综四维评价升建科学性“四个结运营可续性展;实规资、设、四位一体种补功能(二)提升办展件优化现有场馆格局,包括推进重点工程提升承“大大展能力优化有展览议产业发展格 全方位造杭州大会展发生态环境包括+N”特色产业示范性聚集区;打造完整的会展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系统(四)大力推进会软硬件设施现代改造提升基设施配套建设和慧化发展提升会展业软实建设和标准化发等。

【关键词】会展场馆、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运营


一、全市会展场馆建设的现状

(一)当前我市会展场馆建设的成就

1. 展览场馆和会议设施格局完成打造

“十三五”期间,杭州大力加强会展设施建设,提升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总体形成了“一核五心多板块”的展览场馆格局和“四片十集群”的会议设施格局。目前,杭州专业展览馆, 单从数量来说在全国会展城市中位居前列,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投入使用,该中心总规划建筑面积 84 万平方

米,可用展览面积 9 万平方米,设 5000 个国际标准展位,能够满足举办高规格国际会议和大规模综合性展览需求。杭州奥体中心基本建成,其主体育场可容纳 8 万人。该中心是承办全国性或洲际性体育赛事的主场馆区,以及举办国内外大型会展活动的现代化大型会展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体育场馆之一,能够很好满足 2022 亚运会举办的需要。另外,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场馆的持续建设,满足了杭州市举办大型专业性会议的需求。

2. 大会展中心等新场馆建设顺利启动

当前,杭州大会展中心、国际博览中心二期扩建项目、白石会展中心等重大会展场馆项目已经启动建设。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规划占地面积 75 万㎡、总建面积 150 万㎡,将建成集展览展会、会议中心、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会展综合体,并


“以馆带城”建设会展新城,带动具有规模效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已完成项目招标,由招商集团旗下招商蛇口负责总包代建,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 48 万㎡其中

净展面积约 15 万㎡),2020 12 30 日开工,2023 12

30 日完成竣工验收。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扩建项目占地面积

8.8 万㎡,总建筑面积 45 万㎡,目标是打造集会展会议、音乐厅、酒店办公、博物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弥补杭州承揽“大会大展”在硬件上的不足,促进商务、金融、物流、商业、酒店、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升级,进一步提升杭州举办国际会议的服务能力。白石会展中心项目占地面积 4.5 万㎡, 总建筑面积 24 万㎡,将打造为集会议展览、酒店餐饮、商业配套、停车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会展综合体,项目的建成将填补区域中型会展场馆市场的空白,争取打造为上海进博会杭州分馆, 助力城东新城“一街一中心”的打造。

3. 展馆硬件软件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市政府积极推进现有会展场馆设施提升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在硬件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软件的投入,加强会展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条件改善。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浙江世贸展览中心、杭州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白马湖会展中心等展馆对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更新,进一步增加了可用展览面积,服务条件和服务环境大幅改善,提升了会展承接能力。目前,这些场馆周边配套环境大大改善,上述场馆服务杭州市会展业发展和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与此同时,杭州市政府在出台会展


扶持政策方面走在前列,会展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作为杭州会展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的《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于 2017

8 24 日经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

议通过,2017 9 30 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批准,从 2017 12 1 日起施行。《条例》主要从理顺会展业管理体制、促进市场发育、推动产业协调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政府服务等方面,会展营商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为杭州会展场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当前我市会展场馆建设的不足

1. 会展场馆布局与各类发展规划存在不一致

在杭州市会展业发展初期,场馆建设选址缺乏科学和明确的规划,杭州现有会展场馆布局与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使用效率低下。杭州会展场馆投资主体不同,个别场馆目前使用与当初建设规划中的目标不一致,目前场馆建设规模已无法满足杭州会展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 无特大型展馆致“多馆办展”或项目流失

目前,会展场馆还是杭州会展业发展的弱项,多项指标明显落后于同级兄弟城市;场馆规模普遍偏小且设计不能适应现代办展要求,规模化、专业化、智慧化方面有待提升。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作为杭州最大的展览场馆,室内展览面积仅 9 万㎡,缺少室外展览场地。无特大型展馆,规模效益不明显,项目吞吐量远

弱于兄弟城市,导致“多馆办展”或项目流失到其他城市。


1杭州与广州会展场馆室内展览面积对比

城市

展馆名称及其室内展览面积(m²)

城市室内展览总面

积(m²)

广州

6 个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州) 338000 m²,广州国际采购中心 78600 m²,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67800 m²,中洲国际商务展示中心40000 m²,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32020

m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25000 m²

581420 m²

杭州

8 个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90000 m²,杭州国

际会展中心 100000 m²,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

中心 70000 m²,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 38700

m²,浙江新农都会展中心 24900 m²,杭州云栖

小镇国际会展中心 12000 m²,浙江世贸中心

8000 m²,浙江省展览馆 5000 m²

348600 m²

3. 大型政府会议面临无合适举办场地困境

因重大工作布置和党员干部教育活动等需要,杭州市政府往往需要召开一些大型政府会议。而杭州市大型会议场地的缺失, 特别是缺乏可以容纳5000-10000 人且配套5000 人的住宿的会议设施,导致较长时期内的杭州市政府面临大型政府类会议无法找到合适举办场所的尴尬。虽然在线会议的发展,部分缓解了大型会议场地的急切需求,但是还是有很多大型政府会议必须要在线


下举办。解决大型会议场地缺乏的问题,已经是杭州市会展场馆建设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国内外会展场馆管理的先进经验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深圳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在会展场馆建设和运营拥有较为成功的实践和探索, 在场馆市场化发展模式、会展综合体投资运营、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拥有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值得杭州会展新城及大会展中心建设和运营借鉴和参考。

(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先进经验

1. 多主体联合共建,承办国家级大展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是由国家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于 2011 年共同决定合作共建的大型会展综合体项目,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上海世博集团分别作为代表部市的投资主体,按照 60%、40% 的比例出资成立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由其负责会展项目投资建设、场馆运营和展会开发工作。作为中国会展龙头的上海市标志性的城市基础性公共设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以突破性的设计和完善的功能,立足长三角,服务全中国,面向全世界,已经成为服务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服务国家商务事业发展、服务上海市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的重要平台。从 2018 年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英文名称 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简称


CII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2018 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 58 “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的超过 1000 多家企业参展,成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个重要支撑。2019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 11 5 10 日举行,共有 181 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 家企业参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连续出席两届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多个国家元首应邀出席博览会。

2. 体量规模巨大,技术设施世界先进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体量规模巨大,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之一,投资额度累计 160 亿元左右,占地面积 86

㎡,建筑面积 147 万㎡。可供展览面积 56 万㎡,包括 46 万㎡

室内展厅和 10 万㎡室外展场。室内展厅则由 13 个单位面积

2.88 万㎡的大展厅和 3 个单位面积 1 万㎡的小展厅组成。这些场地多处于富于变化的空间和场地,适合举办各种规模的商业推广、文艺演出、论坛年会、文化展示、时尚娱乐等活动。位于东厅的演艺馆“虹馆”,总面积 1 万平方米,拥有近 8000 个座位,是虹桥地区面积最大的文娱演艺平台,符合大中型演艺需求并兼顾展会会议服务。此外,国家会展中心还拥有丰富的会议场地和先进的会议组织体系,从几十人的小型聚会到大型国际会议,均能轻松应对。其中,90-400 平方米的小型会议室 42 个, 400-600 平方米的中型会议室 8 个。室内软件功能完善、硬件设施齐备,会议环境舒适。展馆建设体现世界先进场馆建设理念。首先是超强承重能力。一层北片的 4 个大展馆地面荷载高达每平


方米 5 吨,是目前世界上承重能力最强的展厅。一层的 4 个双层

大展馆和 1 个小展厅(北厅地面载荷每平方米 3.5 吨。二层的

5 个大展馆和两个小展厅(东厅、西厅)地面荷载每平方米 1.5 吨。即使是对展厅承重能力要求最高的重型机械国家会展中亦可轻松负载。其次是超高展示空间。国家会展中心的 1 3 号馆均

为单层无柱展厅,长度 270 米,穹顶跨度 108 米,净高 32 米。4

8 号馆为双层大展厅,其中一层展厅净高 12 米,柱网 27x36 米;二层展厅净高 17 米,柱网 54x36 米,整个展厅仅有 8 根立柱。无以伦比的展示空间,为展商形象的高品质呈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第三是创新六大业态,创见精彩世界。展馆展厅与商业广场,无缝对接商业广场与各大展厅在 0 米、8 米、16 米三个交汇层无缝对接,展商观众可便捷地在各大展厅与商业广场之间穿梭往来。设计采用半开放空间,感受时尚魅力。3 层的半室外建筑空间,16 米标高露台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活力无限的时尚休闲空间,换个视角感受商业广场的异样风景。商业广场融合了餐饮美食、创新体验、时尚精品、城市主题、创意文化与娱乐休闲六大业态,为展商观众在参展之余提供完美的购物、休闲、人文体验。

3. 接驳交通枢纽,机场地铁便捷通达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高度注重交通设计,通过提前谋划和科学规划,实现了场馆和交通枢纽的有效接驳,使得会展场馆、高铁枢纽和机场之间构建起了紧密衔接和互相联通,促进了会展服务功能和交通枢纽功能的良性互动,构成了一个融合前面三者的超大规模城市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地处上海虹桥商


务区核心区西部,临近机场,相距虹桥交通枢纽直线距离仅为

1.5 公里,与上海虹桥火车站、上海虹桥机场紧密相连,周边高速路网四通八达,1 2 小时可到达长三角各主要城市,航空2 至3小时可直达亚太主要经济城市,成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三大标杆建筑之一。通过地铁 2 号线和 17 号线的接驳, 虹桥火车站、虹桥机场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共同组成“一站一场一中心”作为核心的巨型综合体。同时,国家会展中心馆站融合。2010 年,上海地铁 2 号线徐泾东站开通运营。2011 开始建设的国家会展中心成为地铁上盖物业,徐泾东站 1234、5、6 号出口直通展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中央位置, 上面是配套商业中心,下面则是地铁车站,人们可以通过搭乘地铁直达展馆。

(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管理的先进经验

1. 对接城市规划,构建综合体化发展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顺应国家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需要,紧密对接城市发展规划,选址宝安区空港新城。空港新城是未来深圳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将成为深圳的副中心区和世界级的空港大都会,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和新科技馆将会在此选址开建。中心一期工程于 2019 11 月投入使用,深圳家具展、大湾区工业博览会等多个超大型展会纷纷移师该场馆举办,重构了粵港澳大湾区展览业格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具有典型的会展综合体特征,体现出了一流的设计,配套设施建设面积将达 154 万㎡,包括办公、商业、公寓、酒店、会展公园、会展河等多元复合业态,拥有国际酒店群、国际体验式商业中心群、


国际甲级商务办公、国际高端公寓,建设理念先进,打造湾区城市新中心,能够顺应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全方位需要。

2. 推动馆线同建,注重交通停车先行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采取“馆线同建”,地铁 20 号线作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的市政配套项目,并与国际会展中心同步建设,同时开通,并根据会展中心的规模形成“一馆两站”的整体布局,满足会展带来的国际性大客流进出的需要。“馆线同建”是该场馆在充分考虑交通便捷问题,构建起航空、水路、高速、高铁、地铁、巴士等发达的交通枢纽的闪亮环节。同时,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充分考虑展会举办期间的停车需求,设置了包括地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 共有 9,000 多个车位,其中两个登录大厅西侧和 18 号展厅外设VIP 停车区的 VIP 停车区,有近 500 个车位;除 18 号展厅外, 每个展厅附近都设货车临时停车区,有近 500 个车位;展馆最北

端设货车轮候区,有近 1,500 个货车位。此外,展馆还设了出租车落客区,设在两个登录大厅东侧和南入口外。

3. 实力国企建设,国际机构参与运营

深州市政府注重场馆建设和运营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引入实力国企和国际专业机构来建设和运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运营单位为实力雄厚、综合开发经验丰富的招商局集团和华侨城集团作为,规定出让宗地地上建设的全部商业用房 22 年之内

不得转让,按照协议规定可以享有 20 年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运营权利。在运营方面,招商蛇口和华侨城联合发起成立深圳市招华国际会展运营有限公司,作为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推进的操


作实体;引入国际合作伙伴、全球三大场馆管理机构之一的美国SMG 公司参与场馆的运营管理。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运营,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管理的先进经验

1. 城市基础设施,两级政府投资持股

作为城市基础性公共设施的州市合作项目,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所有权、经营权归属德国展览公司;下萨克森州政府和汉诺威市政府分别持有这家德国最大展览公司的 49.8%股份,成为场馆的最大股东,保证会展场馆的国有性质。正是由于这样的股权结构和经营模式,汉诺威展览中心较为容易获得政府从土地、交通乃至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其具有城市基础性公共设施的特征。而作为城市基础性公共设施的汉诺威展览中心,在促进城市乃至德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在场馆举办的一系列展会对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2. 技术手段先进,持续投入资金维护

汉诺威展览中心这座世界最大的展览场基础设施强大而完美,技术手段先进程度达到艺术级水准。整个场地占地 100 万平

方米, 共有 27 个展馆和一个拥有 35 个功能厅的会议中心,室

内展览面积 49.8 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 5.8 万平方米。汉诺

威展览中心它为 26000 余位展商和 230 万观众的年流量而设计。

每年举办的大型活动超过 3200 个。最新落成的 27 号展馆位于

展场西南角,展览面积为 31930 平方米,造价 6140 万欧元。8/9 号馆、13 号馆和 26 号馆都建筑风格独特。展场内值得一提的建筑还有:面积达到 1600 平方米木结构EXPO Canopy”,建于 1958


年并于 2000 博会期间装修一新的标志性建筑Hermes Tower”, 以及Aponal”——这个欧洲最大的人行桥连通城市高速路和 8

号馆。除了室内展览空间,展场还提供 5800 平方米的室外展览面

积。在过去的 10 年里,德国博览会集团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总计超过 8 亿欧元建设新的展览馆,改善停车设施,建立卓越的公路网,大宗货物运输道路和具有吸引力的建筑。这些使得汉诺威展览中心成为国际市场交流的最佳场所。

3. 交通高度发达,人流物流出入便捷

汉诺威展览中心交通高度发达,参展人流物流进出十分便利。其北面和东面各有一条干线地铁,还有连通法兰克福、汉诺威和汉堡的德国南北干线的火车站,站名为“汉诺威展场”。两条空中走廊装备有人行电梯,一条从西面连通火车站和 13 号馆入口, 一条从东面连通停车场和 8/9 号馆;一条新的地铁线路提供了从汉诺威机场途经汉诺威中央火车站到达展场的快速交通。汉诺威展览中心拥有专用的铁路货运站,可以起卸大件重型货物,通过火车支线直通各个展厅。展场的停车场能够停放 5 万辆车。另外,场内还有一个直升机场,方便特殊运输的需要。便捷的交通充分地满足了展会运作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需要。

三、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的发展定位


(一)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

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位于杭州会展新城启动区,项目选址紧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北靠白虎山,南至南临路,西接阳城路,东到中环路。区块地理优势突出,海陆空通达性好。

项目处于南阳单元中,南阳单元是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北部门户,是萧山区对接钱塘新区的桥头堡区域,主要承担新兴制造、临空服务业等功能。产业基础雄厚,会展业发展空间巨大。

杭州大会展中心对标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国内一流大型会展场馆,并充分借鉴国际会展发达国家会展场馆建设经验,结合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和杭


州市拥江发展等各级政府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高起点规划建设会展产业龙头平台,并依托杭州旅游业、互联网、云计算、跨境商贸、智慧城市等产业经济优势,致力于将杭州大会展中心打造成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杭州橱窗”,全国重要的临空会展基地和对外开放平台,长三角地区配套齐全的新一代大型会展综合体和杭州钱塘江畔新的城市地标性建筑群。大会展中心项目将以建设国内顶尖场馆为目标、以大区域统筹为依托、以高标准规划设计为原则、以一体化市区联动为机制,对标国际一流大型会展中心,充分衔接机场、地铁与中环高速,致力于打造出集功能化、智能化、数字化于一体的行业标杆。同时,杭州市政府将推“以馆兴城”,围绕着大会展中心开展会展新城建设,以展兴城、以展兴业、以展惠民,依托会展产业带动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赋能杭州未来城市新发展。

2杭州大会展中心与对标场馆多指标对比

指标

杭州大会展中

国家会展中心(上

海)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开工时

2020 年底前

2011 年 12 月

2016 年 9 月

运营时

/

2016 年 12 月

2019 年 7 月

地理区

萧山区会展新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

宝安区会展新城片区


城片区

西部

占地面

75 万㎡

86 万㎡

148 万㎡

总建面

150 万㎡

147 万㎡

160.05 万㎡(一期)

项目投

约 145 亿元

152.39 亿

867 亿元(一期及周

边配套)

设计理

/

四叶草

鱼骨式

总运营

/

国家会展中心(上

海)

招商蛇口&华侨城

主要内容

将集展览展会、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多功能于一体。

3 个近 1 万㎡的多功能场馆、1 万㎡中央广场、10 万㎡室外展场等空间和场地,内设 90400

㎡的小型会议室 42 个,400600 ㎡的

中型会议室 8 个。

182 万㎡标准展厅

15 万㎡超大展厅,150 多个各种规模、类型的会议室,2 万㎡活动中心,餐饮配套总面积近 45

㎡,配套设施建设面

积将达 154 万㎡。

建设大会展中心是把杭州打造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会展之都的重要手笔,是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杭州都市区、推进拥江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补齐杭州会展产业


短板、赋能城市发展新动力的有力抓手,也是统筹区域发展,带动钱塘新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未来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的功能性质

大会展中心作为大型会展综合体,其功能性质是公共基础设施、重点产业促进手段、政治文化交流平台、民众文化娱乐场所、政企合作共建项目、绿色科技建筑等。

1. 公共基础设施

基于会展场馆运营的会展项目对城市重点发展产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个,并能够有效拉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产生客观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因此会展场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特征十分明显。但因为会展场馆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会展相关企业往往无法进行场馆的投资。国内外各国政府在会展场馆建设中,往往是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以推动会展业发展,并借助会展业拉动地区和国家经济。杭州大会展中心是会展综合体概念,包含着创新的思路,在投资主体、建设理念、经营运作理念等多方面实际上不同于传统会展场馆的建设,但是其作为推动地方会展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2. 重点产业促进手段

杭州市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力推进杭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在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展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事实上,会展成为各级政府推进经济、政治、社会各项事业的重要工具和


手段。会展是“请进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进行面对面交流、实物展览展示的形式。而会展手段的使用和呈现需要要求比较高的场馆载体。会展综合体就是一个为地方特色产业提供特定的空间进行的形象展示、新产品发布、贸易洽谈、信息交换的集体性的物质与文化交流活动的载体。借助会展综合体,各级企事业单位可以举办各类为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展览、会议、节庆活动等,这些会展活动不仅是物质文化的,而且应该是科技技术的。借助于会展综合体的会展活动不仅可以实现贸易,而且有利于推动科技层面的交流和创新。同时,除了短期的会展活动之外,还可以设置常年展,把重点产业中的精品放置在正常展的平台里面,随时供前来交流和采购的商务人士参观和采购。

3. 政治文化交流平台

城市国际化需要构建适应发展需要的政治文化交流平台。新型会展综合体能够满足现代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借助会展综合体,通过发展会展业能够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目标,增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服务意识,提升该地区或城市的整体形象;成功地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能够促进国内国际交往,增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原本是穷乡僻壤的博鳌通过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的兴起是一个会展活动提升举办地形象和知名度的最好例子。博鳌借助会展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成功经验是杭州学习的榜样。借助于会展综合体举办的会展活动平台,相关上级领导来到会展举办地参与活动,


这为各级官员与上级领导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机会,使领导更加了解当地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成绩和努力,是举办地更多获得领导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同样,会展活动也会为城市带来大客流, 推进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促进城市品牌传播;不同文化之间产生汇聚和交流,有利于杭州的文化繁荣。会展综合体还能够服务本地政府各种大型会议的举办。杭州市作为省会城市,需要一个与城市地位对称的会议场所,用来举办全市干部大会、党员教育大会等。目前,杭州市还没有能够容纳全市干部大会的场所,因此, 会展综合体建成之后,能够为杭州市相关会议的召开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4. 民众文化娱乐场所

新型城镇化需要为不断进入城市务工、居住的民众提供文化娱乐场地。会展综合体将实现经营业态的多元化,不仅是一个会展活动的载体,也将是一个为地方民众提供丰富文化娱乐活动的巨大场所。传统场馆经营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经营业态单一,展期热闹非凡,无展期冷冷清清;白天人气旺盛,晚上门可罗雀, 闲置造成巨大浪费。会展综合体的会议、展览、活动的空间,除了进行会展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发为居民运动健身的场所,也可以开发为举办婚宴宴会的优秀场地。前面提及的常年展,也可以理解为市场的范畴。当然这些本来也是包含的大会展的概念里面,只是传统会展场馆经营局限于狭窄的会议、展览之中。这些巨大的、凝聚高科技的空间能够针对地方民众多元化的丰富需要


进行开发,实现多元化的使用,为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场所,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

5. 政企合作共建项目

会展场馆建设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巨额投入会给政府带来一定的财政压力,同时会展场馆建设完成之后的运营往往也会面临需要政府财政长期补贴的局面,成为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包袱。所以,运用新理念、新思路进行会展场馆建设和运营势在必行。这里面的一种可考虑的选择方案就是引进有实力、懂会展的企业开展会展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合作的原则是政企合作,资源置换, 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对会展综合体的策划、投资、建设、营运一体化。这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政府的建设资金压力以及后期财政包袱,另外一方面也是引进投资、人才的重要举措。另外,会展综合体建设对地方 GDP 的拉动效应也是明显,更能有效促进就业。因此政企合作作为一种优选的会展综合体建设运营模式,可以改善政府在建设和运营会展综合体中的资金压力,实现会展场馆的较快建设和投入使用,让会展场馆在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良好的推进作用。政企合作共建既符合场馆的公共服务平台性质,也符合现代企业市场化运营的规则。

6. 绿色科技建筑

会展综合体时一个先进科技集聚的智慧建筑体。“十四五” 时期高质量发展需要“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道路,因此杭州新专业会展场馆建设必须引入智能、绿色和低碳等的建设


理念,在各个环节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材料,把会展综合体建设成节能环保的建筑。杭州市政府应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会展综合体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引导或要求相关投资主体在会展综合体建设和开发中秉承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减少会展综合体建设工程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的破坏,追求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使用。会展综合体在建筑过程中务必做好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节约材料等,大力减少各种污染, 力求为当地百姓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会展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可以说,杭州新专业会展场馆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规划起点高、聚集效益佳、辐射能力强、个性特征明、人本气氛浓,体现“大国风范、杭州特色、江南韵味”。杭州新专业会展场馆的建设需要满足新时代杭州市新一轮发展的需要,会展综合体建设需要明确公共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促进载体、政治文化交流平台、民众文化娱乐平场所、政企合作共建项目、绿色科技建筑等的性质,加速通过会展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实现对杭州市会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升和完善,实现会展驱动城市发展。

四、深化细化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的落地论证

目前,杭州大会展中心已完成了总代建招标,但是还未最终


完成总体项目设计,而总体项目设计是直接决定了项目后继的运营效益,因此这个阶段必须要在前期论证的基础上,持续深化细化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各项落地论证,确保大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深化分项工程必要性论证做好科学合理

相关各方面要在充分认识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化落地过程中各项分解工程的建设论证,特别是各项工程的设计的必要性及其实施中可能面临的建设规模、设计方案、建设条件等问题。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要以“实用、好用、适用” 为原则,建设规模的测量要依据常住人口数量、产业规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可支配收入情况进行理性测定,防止一味求大, 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参照国际操作方法,预留二期土地,将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会展市场需求逐步开发和扩建的做法,是科学务实的做法。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是典型的新一代会展综合体属性,并承担着拉动会展新城建设的使命,因此项目设计方案不仅应该充分考虑用于展览的场馆面积,设计面积不等的室内展场、室外展场、常年展场等;还应该充分考虑包括用于节庆活动的休闲街区、用于会议举办的星级酒店、用于会展产业集群办公的写字楼,可以适度超前,以为杭州会展业的快速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二)注重资金筹措可能性论证确保及时到位

大型场馆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的可能性,特别是建设资金


的来源及其资金成本的论证。资金障碍是不少城市无法开展大型会展综合体建设的主要原因。由于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体量巨大,预计投资总额高达约 145 亿元。在受新冠疫情影响,宏观经济不振、财政相对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合理筹措资金,减少资金的成本,确保资金顺利及时到位,更好实现经济可行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杭州大会展中心投资主体是政府,主要靠国有资本,但是在杭州大会展中心及会展新城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BOT

Buli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缓解资金压力,并激活市场活力。该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合作,政府提供会展综合体项目的特许建设和经营,由市场化的投资主体进行会展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投资、承担风险,并在一定年限内经营会展综合体获得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会展综合体项目转让给政府相应机构。

(三)强化各类成本承受度论证实现自我造血

大型场馆建设的焦点在于会展综合体建设完成之后运营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力求实现在一定条件下的盈亏平衡或者盈利,通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发展。杭州大会展中心要提前在这方面建立化解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可能成为政府财政包袱的方案;要在适度超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会展综合体运营过程中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等,做到经营上的可持续性。同时,大会展中心采用的是“以馆带城”,会展新城可充分利用


大会展中心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完善和周边环境改善带来的土地增值,基于新城会展产业发展需要设计一些商业化项目,弥补大会展中心成本回收周期较长和投资回报低的问题。这些商业化项目可包括会展产业集群相关企业的写字楼开发、创新创业公寓开发、附属建筑的商场商业空间开发和经营等。当然,如单是作为配套的大会展中心相关的商业化项目的开发应该严格控制,其体量和规模应该与大会展中心后继运营中真正所需的体量相适应。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杭州大会展中心的运营主体必须是真正懂会展、有会展产业资源及运作经验的,因为这对经营可行性也产生重大影响。

(四)重视周围环境友好性论证力求绿色落地

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要高度关注环境的友好性,在项目选址确定的基础上,要深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把乡风民俗与场馆的现代元素和谐相融。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用地的征迁会导致城市农民房屋被拆迁,原本的居住生态被打破,大笔的拆迁款补偿到位后生活形态改变;建设区块商业重点变化、交通变得拥堵等问题。因此,杭州大会展中心的建设,应该考虑如何顺应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推进全方位和谐发展。同时,杭州大会展中心建筑材料以及后继会展项目运作会产生大量垃圾,造成不可忽视的环保问题。政府在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中必须提升环保投入意识, 高标准规定各建设主体在环保方面的要求,确保建成之后的综合体是环境友好型建筑。同时,适时出台杭州大会展中心会展项目


举办绿色标准,要求在此举办的会展项目使用尽可能多的环保材料、新型材料,尽量减少木材使用等;对会展运作产生的垃圾有一套系统而成熟的无害化解决方案,避免作为无烟产业的会展活

动造成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深化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的落地论证必须紧扣“服务于决”的目标,提升项目建设的科学化,使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真正成为补齐杭州会展产业短板、赋能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五、谋划构建杭州大会展中心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会展中心经营目标与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的结合

在建设杭州大会展中心的同时,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杭州大会展中心在后继运营过程中加大对相关产业会展项目的培育,实现其与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发展产业的一致。政府给会展综合体投资企业的优惠条件和政策必须保持稳定性,这种稳定性的确保需要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的经营目标相结合。首先是需要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最好是五年乃至十年的中长期规划。规划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大会展中心运营的风险,确保杭州大会展中心运营的可持续性。同时,杭州大会展中心必须做好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的对接,围绕政府重点发展产业培育和打造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会展项目。另外,市政府需要科学制定“十四五”会展业发展规


划,对“十四五”期间杭州会展业发展目标、重点会展项目、政府政策支撑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大会展中心运营公益性与配套街区商业性的结合

大会展中心运营的公益性是指通过提供会展举办平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文化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场馆获得的收益和付出是不对称的,很多时候是收益小于付出的;会展综合体在运营过程中,场馆的出租收益相对于巨额的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来说,公益性特点十分明显。会展活动的举办不仅拉动城市重点产业发展,而且还会对关联产业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并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会展中心运营的收益与其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和拉动来说,也是不成比例的。即便真正懂场馆经营的专业机构来经营场馆,其经营结果往往也只是微利的,更多时候政府不得不每年拿出资金来补贴场馆的亏损。正因为此,政府除了应该给予大会展中心制定“一企一策”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之外,还应该允许大会展中心对配套街区进行一些商业性开发,用一定的商业化来支撑公益性,也同时减少地方政府的负担和包袱。配套街区使用上要采用足够的市场机制,进行充分的商业化运作,相关收益来弥补场馆公益性造成的收益率不足以及综合体运营的巨大成本。

(三)白天大会展业态与晚上夜间经济多元业态的结合

目前国内大多数会展场馆只关注于白天的经营业态,没有考虑和发展晚上的经营业态,造成“白天热闹非凡,晚上冷冷清清”


的尴尬局面。这种状况是由于传统的场馆经营思路和理念造成场馆经营业务单一所形成的。大会展中心运营必须是在时间上白天晚上全天候全面利用,让场馆地理空间的每个平方米每时每刻都发挥出其效益。而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场馆巨大的室内外空间的利用率是大会展中心运营的必由之路。如白天运作会展项目,举办各类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演出等等;晚上则可以为居民提供健身锻炼服务,如开辟羽毛球、健身房,或是介入婚礼服务,提供婚宴等等。多元化经营会为会展综合体提供多种途径的收益,集聚人气,提升影响力,拉动相关商业地产项目的增值和销售。跨出单纯的会展项目经营,跨界到居民健身、餐饮婚宴等, 走多元化经营之路是大幅度提升大会展中心运营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把夜间经济作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 大会展中心可以提早谋划晚间时间段在购物、餐饮、文化、娱乐、观光、旅游、健身、交通等的多业态发展,培育自身运营收入的新增长点。

(四)地上会展场馆和地下空间资源的深化开发相结合

合理开发会展场馆地下空间资源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不少会展综合体的建设注重地上工程,在地上的设施建设热火朝天的同时地下设施的建设却被忽视。而发达国家的会展综合体建设十分关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向地下要空间,利用先进的建筑科技把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构建成一个标志性城市建筑。利用地下空间是节约用地理念


的体现,不仅可以节约用地,而且会因为紧凑程度增加有利于聚集人气。大会展中心建设不仅要做好地上工程,还需要科学规划向地下发展,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其中最基础的形态是停车场的建设。会展活动带来的大客流,对停车位的需求是巨大的。停车场的设计不仅在有充足的停车位,还应该让所有参展人员便捷地乘坐电梯从地下停车场达到地上的场馆参观。大会展中心地下空间深化开发的形态是地下交通、地下商场、物流仓储、通讯管线、人防工程等开发建设。这些深化开发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六、全市会展场馆建设和运营的主要建议

(一)大力推进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

1. 高标打造“重要窗口”大型会展综合体

做好对标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国内一流大型会展场馆,并充分借鉴国际会展发达国家会展场馆建设经验,以大区域统筹为依托,以高标准规划设计为原则,以一体化市区联动为机制,打造成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重要窗口” “杭州橱窗”,全国重要的临空会展基地和对外开放平台,长三角地区配套齐全的新一代大型会展综合体和杭州钱塘江畔新的城市地标性建筑群。组建市属国有项目公司和场馆运营企业来


推进杭州大会展中心的各类专项规划编制、主体建设和专业化运营等工作;大力筹措建设资金,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按期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坚持实用原则,注重突出场馆功能性设计;推进“馆线同建”,做好各类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与城市高架、地铁叠加,实现与国际机场、高铁枢纽快速联通,陆上、空中、网上三位一体无缝对接,构建起超大规模的杭州标志性的会展综合体。推进“以馆兴城”,围绕着大会展中心开展会展新城建设,做好会展新城的土地储备,加大会展场馆项目规划建设地区的土地管控力度和征地拆迁,做好土地指标问题的协调解决。

2. 推进“四维评价”提升建设科学性落地

紧扣“服务于决策”的目标,推进“四维评价”,即深化分项工程必要性论证做好科学合理,注重资金筹措可能性论证确保及时到位,强化各类成本承受度论证实现自我造血,重视周围环境友好性论证力求绿色落地。坚持“实用、好用、适用”为原则, 深化杭州大会展中心各项分解工程的设计必要性、建设规模、设计方案、建设条件等论证。加强建设资金的来源及其资金成本的论证,合理筹措资金,减少资金的成本,确保资金顺利及时到位。借鉴国际上流行的 BOT 模式,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政府提供会展综合体项目的特许建设和经营,由市场化的投资主体进行会展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投资、承担风险,来缓解资金压力,并激活市场活力。加强大会展中心经营的可持续性论证,充分发挥“以馆带城”优势,提前建立化解会展综合体项目成为财政包袱的方案,


充分考虑会展综合体运营过程中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等,做到经营上的可持续性。加强环境的友好性论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乡风民俗等因素,提升环保投入意识,适时出台杭州大会展中心会展项目举办绿色标准和垃圾无害化解决方案,全方位推进和谐发展,确保大会展中心项目建设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做好“四个结合”构建运营可持续性发展

做好大会展中心经营目标与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的结合,进一步明确城市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杭州大会展中心在后继运营过程中加大对相关产业会展项目的培育,实现其与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发展产业的一致。做好大会展中心运营公益性与配套街区商业性的结合,给予杭州大会展中心制定“一企一策” 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支持大会展中心对配套街区进行一些商业性开发,对配套街区使用采用充分的市场机制,进行充分的商业化运作。做好白天大会展业态与晚上夜间经济多元业态的结合,开展多元化经营,充分发展大会展中心的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演出等白天会展业态;大力开发大会展中心的购物餐饮、文化娱乐、观光旅游、健身锻炼等夜间经济,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做好地上会展场馆和地下空间资源的深化开发相结合,科学规划地上会展场馆,充分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先进的建筑科技把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一体化建设,深化开发停车场、地下交通、地下商场、物流仓储、通讯管线、人防工程等开发建设。


4. 落实规划、投资、建设、营运“四位一体”

高度重视新一代大型会展综合体规划、投资、建设、营运的专业性要求,充分吸收国内外大型会展场馆建设和运营中的经验教训,实现规划、投资、建设、营运“四位一体”。充分考虑专业会展场馆建设的资金需求、运营成本、专业服务和增收节支以及提升建成后的利用率,最好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的统筹规划。积极创新投资运营模式,在招商蛇口总包代建杭州大会展中心的基础上,采用资源置换形式引入实力企业或专业机构参与杭州大会展中心和会展新城建设和运营,做到“政企合作,资源置换”、“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充分发挥招商蛇口总包代建的积极性, 赋予大会展中心建设的更多责权利,同时重视选择实力雄厚、真正懂会展业的、有会展行业背景的投资主体参与大会展中心的建设。创新运营模式,引入国内外专业场馆运营机构参与运营管理; 在给予投资主体约定的资源和政策的基础上,在符合政府规划要求、在合同的框架内,授予投资主体一定自主权来更好地开展杭州大会展中心的建设和运营。

5. 采取多种补贴方式支持场馆运营公司发展

建议政府采取总包代建企业招商蛇口与杭州市政府合资成立国企性质的公司对大会展中心进行后继运营,定性为市场竞争性公司。推进运营公司董事会制度管理,三年一个任期进行考核评价,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营收指标,资产折旧不纳入考核指标;采用集采模式和多元化用工方式,降低用工成本和运营成本,


着力大会展中心对大型展会运营需要提供全方位服务,力求实现“小公司大服务”。加快推进运营公司成立和大会展中心建成后的运营磨合,促使其逐步扭亏为盈,早日进入运营佳境。在坚持政府不进行直接资金补贴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国家给予场馆运营主体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在各类税收政策上给予“一企一策”, 采取先缴后退模式予以运营公司最大限度的税收优惠。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运营公司及时开展各类补充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 加大对补充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的补贴力度,推进场馆的智慧化和高质量运营;加大对智慧场馆建设的补贴,推进智慧场馆和场馆建设统筹推进同步实施,一起设计一并推进,做好智慧场馆建设的前期基础铺设和装修,避免不同步规划造成的更换和浪费。根据场馆举办重大展会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贡献情况,给予资金方面的奖励,在不改变运营公司市场竞争性主体的情况下,采取多种补贴方式支持场馆运营公司发展。

6. 加强交通和酒店建设并提升场馆造血功能

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大型场馆运营造成的交通痛点,大力发展场馆相关的公共交通,高规格做好交通先行,加快场馆联通的地铁线路建设。充分考虑展会运作过程中各类主体的停车需求,做好场馆周边各类车辆的停车场规划,设置场馆停车场规划红线, 任何机构不得改变和占用相关土地;为确保场馆教哦听顺畅,严格避免占道停车。加大场馆周边的高星级酒店建设,服务场馆举办重大展会的酒店需求,更好承接办展带来的间接和溢出效益,


通过高星级酒店提升会展新城及其区域形象,推进产业提升和周边土地开发。提升场馆运营自身的造血功能,对接区域重点产业, 加大引进相关展会,大力引进国际级和国家级生根展,积极争取国字头流动站,服务好本地主办方的展览、会议和活动,根据区域需要培育有生命力的自办展,实现与杭州兄弟场馆的差异化发展。积极投入进行展会 LED 屏幕、停车场等的广告位开发;进行场馆相关延伸文创产品的开发,基于参展人员的用餐需求进行餐饮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展会展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大力提升造血功能。

(二)提升办展硬件优化现有场馆格局

7. 推进重点工程提升承办“大会大展”能力

针对杭州市在承办“大会大展”硬件不足,着力建设目前已经启动的场馆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加大杭州奥体中心及其它亚运场馆的建设,研究“后亚运”时期的亚运场馆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亚运场馆承办全国性或洲际性体育赛事的能力,确保亚运会后各个场馆具有较高的利用率。推进总建筑面积 45 万㎡的国博中心二期建设,打造集会展会议、音乐厅、酒店办公、博物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弥补杭州承揽“大会大展”在硬件上的不足,促进商务、金融、物流、商业、酒店、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升级,进一步提升杭州举办国际会议的服务能力。推进总建筑面积 24 万㎡的白石会展中心建设,对标“香港会展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长三角区域性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积


极争取成为上海进博会杭州分馆,助力城东新城“一街一中心” 的打造。考虑到杭州市大型会议设施的严重不足,建议在钱江新城二期或城西科创大走廊区域新建可容纳 5000-10000 人且配套

5000 人的住宿的会议设施,以满足大型政府类会议和企业会议办会的需求。

8. 持续优化现有展览会议产业发展格局

贯彻落实拥江发展战略,编制杭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会展场馆建设专项规划;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钱江新城二期区块、九乔商贸区块建设等, 加快推进现有会展场馆设施提升改造。继续优化 “一核五心多板块”,完善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为主,以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和平会展中心、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和杭州国际金融会展中心等为辅的展览设施建筑面积超 35

㎡、国际标准展位超 10000 个的“一核五心多板块”的展览产业发展格局;继续提升“四片十集群”,完善以杭州市主城、东部、南部、西部为四大片区,以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千岛湖、环西湖、奥体博览中心、湘湖—白马湖、金沙湖、之江、西溪、良渚为十大会议酒店集群的近 600 家高星级标准酒店、会议场地设施

3000 余间的“四片十集群”的会议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各区、(市利用当地现有场馆提升改造或新规划建设与本地经济规模、产业发展、区域特色相匹配的特色会展场馆建设。大力提升现有酒店、宾馆等场所的会议承接能力,完善国际性会议配套功


能,增加能满足特大型会议,特别是政府大型会议举办的会议场所。

(三)全方位营造杭州大会展发展生态环境

9. 建设“会展+N”特色产业示范性聚集区

加大钱江世纪城会展产业园的建设扶持和投入,以“重点类会展集聚区”和“培育类双创集聚区”为目标,打造兼具商贸、旅游、演艺、赛事等功能的国内一流的会展集聚产业园,构建以“金融、总部、科技”为主导和以“体育、会展、数字内容”为特色的跨行业会展平台。搭建产业平台,构建产业生态,融合平台化、价值化、社群化的发展理念,结合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集聚区效能,深入挖掘产业集聚的最大价值。建设智能共享办公空间、产业展示中心,配套商务洽谈室、智能会议室、文印室、阅读区、自由座活动休闲区等功能支撑区,满足会展业发展一站式需要。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招引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入园运营, 大力培育会展前中后期包括会展主办、代理、商旅、物流、展示设计、展馆运营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促进会展和体育休闲演艺产业聚集,凸显综合优势和品牌优势,充分借鉴孵化空间、众创空间的运营理念构建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产业特色清晰、具有综合竞争力、科技实力和孵化培育功能强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会展+N”特色产业示范性聚集区。

10. 打造完整的会展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系统

着眼于会展业上中下游进一步完善会展产业链,强化各环节


主体服务能力,提升专业化运作能力,打造完整的会展产业链, 促进整体协调发展,构建良性循环的会展产业生态。促进会展产业内部协调发展,强化会展“产业链”中展览、会展场馆、配套服务三大环节的专业服务能力、信息化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促进会展业与配套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相关服务业,提升发展装饰装修、信息咨询、广告宣传、展品运输、宾馆酒店、旅游票务等传统会展服务业态,大力培育创意策划、会展传播、招商代理、广告代理、布展设计、设备租赁等配套企业, 积极培育和发展会展专业审计机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服务总承包商、新型会展媒体等会展新业态,促进配套服务企业为会展主办方、参展商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逐步形成以大型会展控股集团为龙头,以中小会展专业服务企业为辅助,各类会展产业链企业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结合消费环境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延伸会展经济产业链,着力推进商贸、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提升品牌展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大力推进会展软硬件设施现代化改造

11. 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智慧化发展

大力推进现有会展中心及新建大型会展综合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通达会展场馆的地铁、机场快线、快速公交、城市快速路等交通服务设施。充分利用城市大脑推广和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大力增加会展场馆周边的停车空间,提升会展场馆的通达性和人员疏散能力。积极打造绿色场馆、智慧场馆,大力支持


会展场馆进行供电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空调、电梯、照明设备、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网络和信息传递设备以及公共广播等宣传器材的改造升级。依托我市互联网建设优势,与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合作,积极举办“云展会”,加强虚拟会展与实体展的互动和配合,提升会展智慧化,进一步提升我市会展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进场馆外部的公园式广场和绿地建设,构建经贸活动、文化会议交流与旅游相结合融合发展业态,完善会展场馆周边的餐饮、办公、住宿、娱乐、商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办展参展的服务体验。

12. 提升会展业软实力建设和标准化发展

在国家会展业标准体系框架下推进办展标准化,合理制定适合杭州本地会展业发展的技术、管理、服务、信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标准。健全会展项目科学评估体系,开展行业评估, 制定会展活动和会展企业的星级评定标准,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会展标准化基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建立健全会展品牌保护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会展项目申请注册商标和资质认证,逐步建立会展业资质、品牌认证体系,保护会展企业的合法权益。制定展会排期管理规则,保护现有重要展会、品牌展会以及市政府引进的国内外大型品牌展会的排期。大力倡导绿色办展,打造绿色会展示范场馆和示范企业, 大力推广绿色会展产品;积极推广应用各种节能降耗的器材设备,推行绿色采购制度,选取绿色原材料和绿色包装物,实现参


会参展物质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构建覆盖展览场馆、办展机构和参展企业的会展诚信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推动部门间监管信息的共享和公开,实现信用分类监管。推广信用服务和产品的应用,开展诚信展会和会展企业评选活动,加大对不诚信展会的追责力度。

课题主笔:浙江外国语学院张健康教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张健康,浙江外国语学院经旅学院,教授/博士

 组员:

 静,浙江外国语学院经旅学院,副教授/博士费圆苑,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菲,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烨,浙江外国语学院经旅学院,讲师/博士